來源:中國產業信息網
一、行業市場基本政策
我國的大氣污染防治起步于1970年,從彼時的“酸雨之殤”,到現在的“穹頂之下”,大氣污染治理先后發起了控制酸雨、大氣十條、藍天保衛戰等一系列的治理規劃,污染防治指標也從火電脫硫到火電脫硝除塵、再到其他行業限產、直至當前的非電超低排放改造,可以說這一行業市場特征是完全受政策指標影響的。
從政策端來看,我國大氣排放治理市場的發展趨勢為區域治理節奏逐年放緩,行業超低排放穩步推進。受邊際效應影響,京津冀秋冬排放治理指標相比2013年已大幅降低,未來或將繼續呈現逐年放緩的減排指導;而隨著火電改造完成度達到80%,我國的超低排放政策也將目標行業轉移向鋼鐵與焦化行業,根據此趨勢判斷,我們認為未來超低排放的主要陣地將會逐一過度向水泥、玻璃、電解鋁、陶瓷、碳素等主要排放源工業。
為了確保“大氣十條”目標實現,國家先后于2014、2015、及2016年修訂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等三部法律,在3年時間內完成了全部共25項要求制定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的重點行業排放標準。2018年1月31日,原國家環境保護部召開2018年首場例行新聞發布會,會上明確表示“大氣十條”目標已全面實現。
“大氣十條”所規定的各區域可吸入顆粒物濃度下降指標已全面完成
伴隨著“大氣十條”工作的階段性勝利,大氣排放治理工作開始也轉向“藍天保衛戰”。2018年7月3日,《國務院關于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發布,重點強調要繼續推進散煤污染治理、重點行業提標改造、機動車污染治理及強化重點區域聯防聯控等。相比“大氣十條”,“藍天保衛戰”計劃所推進的大氣排放治理改造更加嚴格,各項指標在全面提高的同時,也針對指標值的制定進行了具體量化。
“藍天保衛戰”計劃受到國家領導層面高度關注
多數污染物較2015年明顯降低(ug/m3)
從區域角度來看,我國大氣排放治理攻堅戰的核心高地是部分大氣排放重災區域,其中最為嚴重的即是京津冀地區,即“26+2”城市地區。早在“大氣十條”初發布之時,針對京津冀地區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便隨即發布,隨后京津冀地區先后制定了多達7次的各類行動工作方案。
雖然京津冀秋冬排放治理一直被視為藍天保衛戰的攻堅核心高地,但近年來的治理結果卻常年不盡人意。京津冀地區大氣污染首次不降反升的情況出現在2016-2017年,2017年上半年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同比增長5.4%,太原、石家莊等城市甚至上升30%以上。
近年來京津冀地區秋冬排放不達標現象嚴重
縱觀京津冀地區秋冬季排放治理方案指標發現,針對PM2.5的平均濃度的下降幅度要求其實是在逐年放寬的。在2013年的最初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中,對PM2.5平均濃度的降幅要求高達25%,而在最新一版的《方案》中,對PM2.5平均濃度的降幅盡管較上年有所上升,也僅為4%,這種逐年寬松的政策調整與我國在不同時期大氣治理的階段特征有關。
近兩年京津冀歷年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要求已較2013年制定指標大幅放寬
從行業排放指標來看,根據國家大氣排放治理行業規劃,代表著現階段國內與國際最嚴排放標準的“超低排放”指標已經在各排放工業行業有序推進?;痣娦袠I作為傳統大氣污染行業的重災區,成為了我國超低排放改造的排頭兵。
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兩步走
2019年4月份,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表示,我國在燃煤電廠的超低排放改造進程已經超過80%,接下來將會把改造重心逐步傾斜至鋼鐵行業領域。根據規劃,截至2020年底之前,將推動重點區域企業3.4億噸產能改造,占總目標產能45%;據產能分布情況來看,改造任務最多的三個省份分別為河北、江蘇和山東??;煉焦行業與工業廠房改造行業或迎來較大市場需求。
行業凈利潤累計值及同比增速(億元)
營收季度累計值及同比增速(億元)
凈利潤季度累計值及同比增速(億元)
從2019年二季度開始,大氣治理行業的盈利水平出現了小幅回暖趨勢,二、三季度營收同比降幅分別為-33.14%、-16.57%,凈利潤同比降幅分別為-80.11%、-63.93%,回暖趨勢主要來自于2019年非電行業改造訂單需求的增加。
凈利率變化情況
2019年二、三季度行業經營性現金流凈額水平出現明顯改善。大氣行業公司經營性現金流狀況,從2016年的12.93億元陡然降低至2017年的0.99億元。
經營性現金流凈額年度值(億元)
經營性現金流凈額季度累計值(億元)
從行業經營環境角度分析,這與2017年所推行的簡單粗暴的工業限產“一刀切”政策有關;自2018年政府實行差異化的限排政策后,行業流動性于2018年第四季度開始由負轉正,至2019年二季度與三季度經營性現金流凈額累計值已分別達到1.61億元、4.37億元。
應收賬款季度累計值及同比增速(億元)
對于應收賬款與營收變化相背離的趨勢,主要原因在于中小型上市民營企業相對于火電龍頭企業話語權普遍較弱,在火電行業景氣度下降的條件下,對上游應付的押款周期也會升高,使應收賬款在營收降低的情況仍逐年增加,加大了行業的流動性壓力。
短期借款總計及增速情況(億元)